浙江省溫洲市的教會在「三改一拆」的政策下遭強拆十字架或整座教堂的事件發生在今年春夏期間,至7月中旬已超逾一百六十多宗,包括三自教會、家庭教會和天主教堂。至今仍有教會牧者和信徒被拘留。事件備受國際媒體和海內外華人教會關注,香港的基督教群體亦先後舉辦過研討會和祈禱會,以示關注和支持。
學會在8月15日假座九龍佑寧堂舉行了「五星紅旗容不下十字架——記念浙江教會十架遭強拆」祈禱會,有差不多六十位來自不同教會的姊妹弟兄參加。會後編者邀請了在席間作講話分享的講者撰文,包括袁浩博士、David Zuo博士就讀生和龔立人博士以文字繼續分享,延續大家對事件的認識和關注。及後陳慎慶博士引薦與他共事的羅永亮先生從基督宗教與公民社會和公共空間的關係來評論強拆事件,而龔立人博士亦轉來一篇由浙江省教會傳道捎來的〈浙江拆十字架及教堂運動的事實敘述〉,詳細記述了溫洲各地的拆教堂情況。
這五篇文章可說是全面地覆蓋了整件事的每個角度,並作了十分透徹的分析,精準和佐證詳備的評論和獻議,謹向各位作者及引薦人致謝。
綜合五篇文章的內容,對回應為什麼五星紅旗容不下十字架這問題,編者嘗試歸納成幾個重點:
1. 這是中共政權基於維穩和提防國外勢力滲透的舉措。前者反映中共政權出現管治危機,後者是歷史延續下來對外國的恐懼。
2. 教會的確有違章建築的口實,而且部分教會對政府強行清拆採配合態度,有些則願意接受賠償或要求政府另撥地方重建了事,這些舉動在當下講究法治精神的中國,這些做法都是社會大眾不能接受;處處顯示教會自存在自己的「王國」之內。
3. 引伸下來,教會只顧自身的利益, 沒有關心公民社會的整體需要,更沒有與公民社會的整體發展結連;因此當國家權力不受限制地延伸至公共空間,打壓社會組織和團體,教會也就沒有足夠能力抵抗國家對公共空間和公民社會的干預,信徒被迫以抗爭作回應。建議教會應致力於建構中國公民社會,與社會各類組織、群體及個人關注公共議題,有效地監察政府和防止國家的權力無限地侵擾社會各個層面。
4. 從社會互換理論看中國教會和中共政權的互換關係,必須意識走向平等對中共來說是種威脅,可是會迫對方放棄互換而改用暴力奪取所需。教會為了自救,需要思考如何多樣化地累積其資本,例如社會資本、靈性資本。
溫洲教會的遭遇以及上述的幾個反省和獻議,其實對當下的香港教會有極重要的參考的價值。
香港社會正在發生「雨傘運動」,代表公民以和平抗爭,爭取香港有真普選。部分教會和基督徒都積極投入其中,例如教會聯署發聲、開放作和平抗爭者的支援和後防,提供地方讓有需要人士進入教會休息;然而仍有不少教會自劃圍城,不聞不問,甚至支持中共和特區政府對公民抗爭採取打壓手段。如果這些教會以為這是自保自存的方法,溫洲教會的遭遇和帶出來的反省,希望能刺激她們看清形勢,準確評估在中共政權已兵臨城下,迅速延伸至香港的公民社會和公共空間之際,香港教會當如何有效自存,踐行基督信仰,為主作工。
- 浙江拆十字架及教堂運動的事實敘述︱浙江省教會傳道者
- 「強拆十架」為哪般?︱David Zuo
- 浙江基督教事件中諸種意識形態︱袁浩
- 從公共空間和公民社會看浙江省教會強拆事件︱羅永亮
- 從中國互換關係政治看最近拆教堂事件︱龔立人